中国材料人 >

中国材料人

曹镛:科学工作者的价值在于淡泊名利,科学贡献

中国材料人 2022-01-12 18:48:32

像印刷报纸一样印刷电子显示屏,

这在技术上来说非常困难,

但在华南理工大学,

由他带领的科研团队

正在让这种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他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分子化学家曹镛。

瞄准前沿 攻克尖端技术难题

曹镛院士课题组完成的科研成果“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研究成果为突破印刷阴极的全印刷PLED技术奠定了基础。

该成果首创用水(醇)溶性发光聚合物作为阴极界面修饰材料、用稳定金属阴极代替传统活泼金属阴极,可实现高效率发光。在国际上首先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实现 使用印刷阴极的PLED全色发光显示屏,为突破印刷阴极的全印刷PLED技术奠定了基础,为未来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曹镛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硫、硒、硅等芳杂环单元的能量转移新型荧光聚合物以及多种结构的磷光聚合物,为解决蓝光和红光发光效率低、色纯度差的国际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这些研究成果为聚合物发光器件结构的创新性设计及实现产业化提供了新材料、新思路和新方法,被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公认、广泛引用并跟踪研究。

春风化雨 带出优秀创新团队

在团队成员的眼里,曹镛院士治学严谨,但是对团队成员、对年轻学子,“曹老师总是春风化雨,用言传身教去引领大家。”

在这个聚集着多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多位年轻教师的团队里,曹镛院士带领着大家形成了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良好氛围。他们针对我国战略新兴 产业中光电信息、能源领域的发光显示、节能照明、聚合物太阳电池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国际研究前沿,开展发光、光伏材料与器件 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系统集成,突破国外专利保护,获得了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曹镛院士与团队成员在一起

他们长期与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A.J.Heeger教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筑波大学白川英树教授,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明人、2011年沃夫化学奖得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邓青云教授,聚合物电致发光(PLED)发明人、剑桥大学 R.Friend爵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Donal Bradley教授,国际知名化学家、长江讲座教授Bazan教授等10多位国际学术大师和知名学者开展了密切合作,在包括Science杂志在内的顶尖 刊物上发表50多篇高水平合作研究论文。

2011年,“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所团队成员黄飞和陈军武、吴宏滨分别在2011和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无论是科技研发、团队建设,还是国际交流、产学研合作,曹镛院士及其团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依然忘我地工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科学事业当中。

曹镛曾经说过,科学工作者的价值在于淡泊名利,科学贡献。在曹镛院士身上,我们看到了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院士简介

高分子化学家 1941年10月14日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1987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内最早从事导电高分子研究的科学家之一。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用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制备可溶性聚合物的基础上,提出“对阴离子诱导加工性”的概念,解决了导电高分子的高导电性与加工性不能兼容的难题,其研究结果已得到实际应用。此外,成功地研制出可弯曲的塑料片基发光二极管使铝阴极LED的电荧光量子效率达到甚至超过钙阴极器件等。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之比可高达50%,表明单重态的形成率可以超出公认的25%的概念,提出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发光效率的一个新途径。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1182119626@qq.com



上一篇: 楷模 │ 褚君浩院士的燃情岁月

下一篇: 没有了